2021年北大软微集成电通上岸,初试总分380,英一66、政治66、数一125、专业课123;复试90。
记录一下自己的考研过程还有感悟,有干货也有碎碎念,一为纪念,二为栽树,每人境遇各不相同,仅供参考。
考研动机
2017年,颤颤巍巍从河南高考杀出,有幸考入同济软院,无奈校强我渣,大学四年欲求进步而不得,寻寻觅觅,反复进退。可能和性格与经历有关吧,虽常持一颗上进心,但是也比较贪玩,在高中时学校单方面几乎杜绝了所有的娱乐活动,所以只能以读文学作品与学习为乐,因此高考成绩还算可以。但到了大学,经常平衡不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虽然这点在考研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对之前的学习造成了影响,还有就是个人性格不太能适应软院非常多课程的自由组队模式,最终导致绩点不上不下(4.36/5),处于保研边缘的尴尬局面。
自大二上概率论拿到了一个及格之后(至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拿了及格,考试题目不算难,当时是很有信心拿优的),自知保外校无望,从此便对绩点没有了很强烈的追求,即使后来肝项目也只是觉得要把课程学好和组队的责任心在驱使罢了。但我又想去一个更高的平台读研,所以此时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直到大三下学期,本来因为计划考研,就在大三上把专业选修课修满了,希望大三下能轻松一些,准备考研,不过我还是低估了软院项目的数量之多,寥寥几门必修课,每一门课都是一个大项目,经常肝到后半夜,无奈直到暑假才落得空闲,开始正式复习。因为大三下疫情一直在家中上课,直到七月中旬才申请到了返校的机会,所以正式的考研复习大概从七月中旬开始,之前只是背背英语单词,搜集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学校。
备考经历
有关于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在很多经验贴中都写得很详细了,所以对于这些我就稍微提一些吧,主要方面还是记录一下我的资讯搜集与信息整理的方法以及考研过程中我的个人体验。
时间线与作息
3月-7月12,由于大三的课程多是组队项目,出于个人性格的原因,我觉得组队就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所以实在翘不了,以至备考时间很少,而且在家效率也不是很高,所以只完成了一些预备性的任务,如考研阶段的整体规划,资料的收集与购买,学校的选择等等,考试科目只复习了高数的前四五章左右,不过单词还是在背的。
7月12-7月26,高数,线代,两个都是直接强化
7月27-8月3,数据结构(之前准备考复旦软件,集成电路是8月4号临时改的,具体原因会写在后面关于择校里,而且复旦软件考数学二,就没准备概率论)
8月4-9月中旬,数电一轮,概率论一轮,张宇十八讲(高数二轮),英语真题
9月中旬-11月底,数电二轮,政治一遍,数学真题+模拟,英语真题,英语作文,数电真题
12月-初试开始,政治背诵,肖八肖四,数学真题+模拟,英语真题+作文
英语单词的背诵与阅读一些英文报刊的文章是贯穿整个考研时间线的
我的作息是每天7点多点起床,晚上到10点图书馆闭馆,中午一般在图书馆休息一两个小时,有时候也会回宿舍休息。当然上面的这种作息我也执行的不是很严格,因为觉得软微集成电通分数线不高,偶尔也有划水行为(╯‵□′)╯︵┻━┻
信息搜集
信息收集分为四个部分:择校、初试资料、考研时间节点、复试资料。
择校:我个人的方法是先选定自己想考的学校与专业,然后直接在该学校学院的官网上查看历年分数线和录取人数,这样一个一个选下来,觉得自己跳一跳能碰得着的,就直接在qq里搜学校+专业考研群,找活跃度比较高,文件资料比较多的群,加进去一般就可以在群里找到更详细的资料,还可以咨询群友们一些问题,大家都很友善的,只要问题不是伸手型的,很多小伙伴都乐于解答的。同时还有一些qq上直接搜索搜不到的干货群,在群友们的推荐下也是有机会加进去的。
初试资料:关于公共课,知乎上很多大佬们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根据自己的公共课科目,随便找几篇点赞数比较多,质量上乘的回答,自己综合整理一下,公共课资料就差不多了。至于专业课,如果自己考的专业人比较多,那么知乎等一些公共论坛上就能找到该专业的经验贴,如果自己考的专业人比较少,结合加的群找一些资料经验贴也是可以的,另外,淘宝和闲鱼上也会有很多学长学姐们卖资料笔记,筛选一下,问清楚一些问题,觉得靠谱的也可以买。当然,如果能找到本专业的上岸的学长学姐就更nice了。
考研时间节点:所有有关时间节点的信息都来源于两个网站,研招网和报考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网。既然考研,那么就要对整个考研的历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几月份需要准备什么手续最好提前了解一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我当时是自己整理了一份考研各时间节点的注意事项,这里放上链接(🔗考研注意事项(北大软微)),可以参考一下。
复试资料:这个不建议初试前就准备,除非你真的时间充裕。具体渠道和初试的差不多。
择校与为什么放弃复旦选择软微
择校可谓是重中之重,甚至不亚于初复试的准备。这点在今年的各学校的分数分布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报考的不同学校水平没相差太多,320飘飘欲仙,400分辗转反侧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择校一定要慎重。
我当时是想要找一个比本科学校高一点的学校,同时尽量好考一些,我觉得学校的整体大环境对我而言更重要,因此对报考学校专业的专业排名倒不是很在意。于是,同在上海,并且是高中时的白月光的复旦就成了我的首选,找了找信息发现20年复旦软院分数线出奇的低,并且只有数二英二,专业课961还比408少了一本书,不谙考研水深的我还窃以为找到了漏可以捡。直到后来加了越来越多的群,才发现复旦软院的热度高得可怕,直到八月份复旦软院缩招的消息放出,我察觉到了不妙的信号,但这个时候我数据结构已经复习完了一轮,并且我还是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觉得还可以刚。但是由于即将到来的一些事情,我选择了换校。
七月份,各学校保研夏令营陆续开始,面临着一段磕磕绊绊了漫长时间的感情,我心绪复杂,本科异地,研究生阶段该怎么走,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在此之前,我们之间的感情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我心中的未来里是有她的,我想她心中的未来里也是有我的,但是我们却并没有一起去规划过我们共同的未来,甚至于我们都没有谈过双向奔赴的话题,但仿佛一切又都是心照不宣的。
她很努力也很优秀,拿到了很多学校的夏令营资格,也拿到了很多学校的优秀营员,无奈没有复旦,最后选择了人大的offer。复软的热度、缩招的消息、以及她的人大offer,本科异地了那么久,不想研究生阶段再异地,因此我决定换一个北京的学校。
考虑了几天,做了几天的调查,我觉得软微的集成电通方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软微的电子信专业分为很多方向,金科不感兴趣,计算机难度高了点,20年集电分数线低的离谱(今年的成绩出来后证明捡漏思维不可取,集电复试线涨了60分,比计算机复试线还高),而且只有一门专业课,时间够用,这让我有点心动,再加上集成电路本就是高考报志愿时我非常想学的专业,国家在八月份又陆续发布了很多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公告以及促进软件与集成电路协同发展的公告,虽然软件好找工作工资高,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有资格发挥一下我所剩不多的一点理想主义情怀的,因此,在种种原因的推动下,我决定跨考软微的集成电路。
一切都仿佛缘分注定,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各科安排
数学一
因为本来要考复旦软院,刚开始的时候是按照数二准备的,后来改了数一,因此换了波资料
- 高数:高数主力资料用的是李范全书和张宇十八讲,题是张宇的真题➕李六➕张八➕张四,网课是武忠祥老师的强化班和张宇老师的十八讲网课。因为本科高数有点基础,虽然到考研的时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再学的话是能很快想起来的,所以我高数只分了两轮。
- 第一轮直接从强化开始,第一轮用的资料是武忠祥老师的强化班网课➕李范全书,以章为单位,听完网课会看一遍这一章的全书,由于时间原因,只做了例题,课后习题没有做。差不多保持一天一章的速度,两周左右一轮结束。
- 第二轮是张宇老师的十八讲网课➕十八讲,十八讲上的题偏难,但是很有价值,数学想考高分的话值得一看,由于第一轮的基础,十八讲中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很快跳过,而且同样基本只做例题,习题只是有选择地做几道,基本可以维持每天一讲的进度。
- 高数第二轮结束的时候已经9月中旬了,本来买了660,但是没有时间做,抱着想要尽快检验自己水平的心态,开始做真题,从00年开始,维持每天一张的进度,真题做完后,又做了李林六套➕张宇八套(张八太难,以至于只做了前四套)➕张宇最后四套卷,临近初试又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手感。
线代:因为大一线代拿了优,感觉自己基础还不错,因此线代只看了一轮,资料是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的强化班网课,线代内容不算多,大概一周多点就能过完一轮,因此从七月底过完一轮后到九月中旬,线代看的很少,再加上一轮时做题手感还不错,因此平时只是偶尔翻翻笔记。但是最后结果证明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线代水平,数学失分最多的就是在线代上,这个经历就当作教训吧。
概率论:概率论概率论资料用的是曹显兵的辅导讲义,没看网课,也是只看了一轮,但是后来做真题的时候在概率论上花的功夫比较多,因此最后还不错。
总的来讲,数学是最花时间的科目,同时也非常考验理解能力,我自认不是天赋型选手,思维也较慢,经常要花很久去理解透一个知识点,但是每吃透一个知识点后我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这也是能支撑我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慢慢啃下去的动力。对于每个知识点,在靠全书和网课理解不透的时候,可以百度或者google一下有关这些知识点的文章,特别是线代和概率论,考研书里的介绍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看一看一些大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会产生降维打击的效果。我做题不算多,但是尽量每一题都力求有价值,对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不要做无用功。
正式考试的时候在考场上我的数学发挥是很不尽人意的,可能是比较着急做完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原因,刚开始做题的时候没有状态,很多题都卡壳了,然后一道一道的跳,最后又蒙了两道选择,空了一道填空。大概60分钟做完客观题,简答题也同样如此,跳了很多题,不过一遍做完之后,回过头做第二遍的时候,很多题的思路就来了,虽然最终基本都答完了,但是不可避免的对心态造成了一点影响,只考到这个分数也算情理之中。
还有一点就是要注重数学解题步骤的规范,今年我的数学成绩要比我预估的低,就是因为大题扣了很多步骤分,第一题最后五分钟改错了一个正负号,可能是因为步骤比较简略,那一问直接没有分,概率论最后一题的答案全对最后还扣了两分,北京地区的公共课改卷比较严格,所以一定要重视步骤的规范性。
英语一
和数学一样,中途从英语二换成了英语一,之前四六级裸考四级549,六级486,分数不高,但是有一点基础,我对英语没有很高的预期,不拉分就行。
资料只用了张剑黄皮书
单词是英语的重中之重,单词的背诵是从四月份就开始了的,大概保持每天两百的速度(新词一百复习一百),没有买单词书,用的扇贝单词app,我是没办法做到抽空就背的,感觉没有效率。因此背单词我一般会抽一段整段的时间,早上30分钟,晚上30分钟,考研大纲词汇一共只有5k多点,在整个考研历程里是能过很多遍的,第一遍不需要记得多么牢固,留个熟悉感就行,大概过了两轮后,我开始只背核心词汇,大概背了三轮核心词汇,然后背做真题中总结的词汇,就这样一轮轮下来,虽然到最后也没把5k多单词全部掌握,但是差不多已经够用了。
英语真题大概从八月份开始做,做的不多,每天一至两篇阅读,训练自己的语感,最后错了四个,也算是预期之内。至于完形,在做了几篇零几年的真题后我选择了放弃,难度高分值低,性价比不高,我只背了一些红花绿叶词之类的东西,预期是最后能拿个5分就可以了,不过其实近几年的英语完型开始变得简单了(21年的也不难,我最后拿了7分,差强人意),但是总的来说完形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把近十年的真题里的做完练练手就差不多了。新题型比较简单,我只做了真题,不过我最后新题型选反了两个选项,直接扣了四分(>﹏<)。英语翻译看得更少,只做了几道真题。
英语作文我是跟的刘晓艳,在十二月份花了几天看了几节她的作文课,最后自己整理出了一个框架(文末我会放出来供参考),把这个框架背一背,最后小作为6.5大作文11,比平均分高点。
北京地区英语主观题压分比较严重,主观题拉不开差距,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把主要的时间花在了客观题上,最后客观题得分也算是符合预期。而且据说北京地区英语作文对模版很排斥,所以我是跟着刘晓艳总结了一个自己的框架,最后用框架来写,在考场上还是比较快的。
政治
政治从9月中旬开始,资料用的是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徐涛的强化班网课(个人觉得可可以直接从强化开始)➕徐涛的背诵手册➕肖四➕肖八。第一遍的时候是听徐涛老师的网课,看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也跟着做,只做选择。
到了十一月份开始有选择性地背徐涛老师的背诵手册,因为内容很多,所以只是挑徐涛老师标出的重点去背,我把背过的知识点整理到了notability上,最后打印出来背诵(这个也会放到文末链接里)。
后来又买了一本新的1000题,把第一遍错过的题标注起来,第二遍只做错题,后来发现第二遍很多错误和第一遍犯的一模一样,于是我把错的原因还有没掌握的知识点写到题的旁边,没事时就看一看。
和英语的思路差不多,北京地区政治主观题也压分,只要都认真学了基本拉不开分数。所以政治主观题我只背了背诵手册中很少的重点部分和肖四,肖四是跟着卡子姐(知乎、公众号或者bilibili搜空卡空卡空空卡)(因为考研受了卡子姐的帮助,所以单方免费帮忙打波广告:D)整理出来的简化版答案背诵的,逻辑性和结构性都很强,可以参考。政治客观题是得分关键,1000题,肖四肖八值得反复去做,平时还可以用小程序刷一刷选择题(我用的是小白考研政治),我做肖八的时候选择题分数一套比一套高,肖四最终能稳定在40分往上,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没想到考试的时候选择题不尽人意,只拿了35分。
专业课
软微集成电通方向的专业课只有一门数电,参考资料用了康华光的第五版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和历年真题(这些软微集电考研群里都有),还在闲鱼上买了一份学长自己整理的资料包,里面有一个复习大纲也很有用。网课看的是mooc上华科的数字电路。因为是跨考,没有数电的基础,所以在专业课上花的时间相对多一点。
20年及以前,集电的专业课考试范围是没有涵盖整本数字电路的书的,只有重点的几章,其中时序电路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复习的时候是按照真题的重点涵盖范围来复习的,数电的书过了两遍,第一遍看网课➕看书和做习题,第一遍过完之后,做了几年真题,对出题风格有了部分了解,第二遍开始根据出题风格有选择地做书上的习题。之后又根据学长整理的复习大纲自己从头整理了一份自己比较陌生的知识点的总结,把重点放在了背诵概念和时序电路的设计上。
21年的考题相比此前的十几年变化很大,之前一直觉得不会考的verilog也考了,我只在第一轮的时候写过verilog的代码,后来笃定不会考代码就没怎么看,没想到今年的风格变化那么大,很多从没考过的东西都被搬到了试卷上。今年考题知识点涉及非常广泛,因此以后的软微集电专业课,整本书都是重点了,不能再以真题为导向,要以课后习题为导向,所有的课后习题都有可能被拿来出题。
专业课是在27号的最后一场,本来考完三门公共课感觉还可以,没有发挥失常,可是考完专业课之后,心情变得非常忐忑,一度以为自己过不了线,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初试出分,可能今年专业课风格变化太大,老师给分比较好,所以最终结果还不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初试小结
回顾整个初试备考历程,不算太长,虽然每天坐在图书馆里,虽然也有挫折,但是感受上也不算太辛苦,因为我并没有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对于分数的态度也是够用就行,高点更好,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身的压力。五个半月的准备时间,期间还抽时间写了一个国创项目的小程序,学了一些手机摄影的知识,其实开始两个月的时候是最高效的,后面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有了一个清楚的把握了,觉得分数差不多够用了,虽然当时也是每天坐在图书馆里,很多时间也在学习,但是比前两个月少了些总结和思考,所以后来的效率其实并不算很高,可能这就是我和一些高分大佬的差距吧。
复试
初试成绩刚出来的时候,看到自己总分380,一度以为已经稳了,因为20年的复试线只有300,后来看到学院总排名353(软微按照整个电子信息的大类排名,没有各方向的详细排名),感觉有点低,但是想着可能是金科和计算机的高分比较多,没太在意。后来私下同学们开始统计分数排名,结果发现去年能在集电排十几名的380今年排到了50左右,而如果不扩招可能只会招60多或70多人,我感觉不太稳了。直至后来复试线出来:360,让我重新意识到了复试的重要性。
今年初试成绩出来的比较晚,软微的复试时间安排的也比较紧凑,从2月26号成绩出来,到3月22号开始复试,中间只隔了一个月不到。寒假里复试准备的不太多,做毕设也花了点时间,而且觉得不会复试那么早,因此最后留给复试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了,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
软微集电的复试分为三个部分:英语自我介绍和问答,专业课抽题和开放式问答。至于具体内容,因为涉及保密协议,不方便透露太多。不过今年的复试非常考验同学们的平时积累,对同学们的日常知识面的涉猎范围有一定要求,这一点无疑加大了以后集电复试的难度。但是老师复试给分都还算可以。最终我复试得了90分,复试分数把我的总排名从初试的353提到了203,虽然没排除一些初试排名在353之前但是没进复试的,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将我的排名往上提了很多的。
PS:附上一些复试简历里的个人情况介绍:四级549,六级486,本科期间也参加过一些竞赛,数模国赛和美赛,成绩一般,只有省二和S,但复试中只算刚刚能拿得出手的水平。大二上申请了一个国创,其余就是一些专业课程中的项目了,例如软工课设等,有完成度比较高的项目也可以在复试中稍微提一下。
个人感悟以及一些碎碎念
关于心态与负面情绪
如何调整心态是考研过程中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外界的干扰,做题时遇到的困难,都会对心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越临近考试,这种情况越为明显,每个人都不例外,只是或多或少而已。于我而言,我在高中时就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方法论来面对这些问题,因此这些并没有对我造成太大影响。而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人生态度不同,因此适用于每个人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我就大概讲一下我一些常用的调整方法,仅供参考。
- 找一些简单但可以转移注意力的有益的事情去做:这里有三个关键点,简单说明可执行性强,转移注意力可以让我暂时摆脱负面情绪,有益可以让我避免再次产生懊恼情绪,具体措施如练字、背单词等。(适用于轻微的负面情绪)
- 把当下的心情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仔细剖析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分析使人冷静,关于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应用,高考、考研初试的前一个星期我都会写日记,一可以平息自己的心境,二可以留一个记录,不难操作,但是会非常有成就感。(适用于更重一些的负面情绪)
- 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广的时间或者空间上,例如设想一下,十年后你再回头看现在的自己,你会感觉到当前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是小问题了。
- 如果所有上面的方法都没用,那么所有东西都先放一放,去睡一觉(╯‵□′)╯︵┻━┻。
关于我报的一个考研机构
这一段有点负面,可以直接跳过,只是有些事情我觉得不吐不快,也算是为后来者避避坑吧,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少花点冤枉钱。
报不报辅导班因人而异,我自己是觉得我有收集资料,然后独立学习的能力的,因此没有报过考研规划之类的辅导班的。只是由于是跨考,为了图一个心安,所以我报了一个专业课半程班(辅导机构是苏世学社,几乎垄断了软微的考研),花了三千大洋,我本以为一分钱一分货,同时能对我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事实证明我对资本一无所知,宣传做得很好,就会让人以为服务也会很好。报了班之后,没有很全面的资料包,只有一份学长的笔记是有点价值的资料(这还是我找学长要的,不要的话应该不会给我),最后印刷的真题和广为流传的真题没有任何区别,这套资料用了不知道几年了,很多错漏的答案也没有纠正过,打了个logo就拿来卖钱了。没有任何课程安排,只是录了一些网课传到了荔枝微课上,视频内容是一些每章教材的讲解以及真题,更新也不定期,更新了也没有通知,讲的也比较凌乱,还不如自己看书和看答案,因此我看了几节觉得浪费时间就不看了,群里答疑刚开始还比较活跃,后来问一个问题半天没人回复,我也就不问问题了。以上就是半程班的所有内容,也不能说全然无价值,但是我觉得最多值500吧,1000都是溢价了。
平心而论,苏世的公众号做的还是不错的,公布了很多免费的信息和资讯,还开了一些免费直播,对很多同学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他们也靠这些吸引了很多同学报他们的班,这是一个双向互利的过程。但是报了班之后就是另一副样子了,管理太差,把人拉进来就基本不管了,吃相确实有点难看。其实这个时候我还只是觉得有点亏,但是就当是花了一点冤枉钱吧,问题不大,毕竟学长学姐们讲话还是很好听的,直到后来又看到了苏世对一些问题的做法,让我对这个机构有了很负面的看法。
负面看法源于我看到了知乎上的苏世与一些同学的对峙,苏世没有用心做好辅导班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我觉得报班同学吐吐槽也是正常的,但是苏世对于这些同学没有选择道歉,也没有说过自己会如何改善,反倒是对这些同学进行举报、私信警告,令人匪夷所思,一个诺大的辅导机构,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情。(现在这些问题和回答在知乎上还有,感兴趣可以搜索)
除此之外,对于聘请辅导老师的事情,他们的做法更令人无语,今年软微的总成绩第一在集成电通方向,是一位很厉害的学姐11(11yyds),苏世和11之前谈过一些聘请和讲课的事情,但是11不想那么早就讲课,所以还没谈妥,协议也没签,可是对于来询问的一些学弟学妹,苏世已经开始拿11来做宣传,并且承诺会给报班的同学发11的笔记,同时还让11不要把自己的资料外传。首先没有征得本人同意就做宣传,再者默认把11的资料作为机构财产处理,这种做法让我对这个机构不再抱有任何好感。
关于人际关系处理
考研过程中很多同学选择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平时社交比较多,还喜欢出去浪的同学,可能这种做法确实有其必要性吧。但是我觉得于我而言顺其自然就好,因为平时我的社交圈就不算大,太过自闭反倒可能催生更多负面情绪,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有时候水水群,刷刷朋友圈也不失为一种消遣,平时和舍友也会谈很多考研的事情,舍友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同时也非常感谢女朋友一路来的陪伴和鼓励。
后记
一路走来,个中五味不再多说,考研是一段努力追求自我提升的宝贵经历,迷茫与前行共进,焦虑与收获并存,每一位用心付出的考研人都值得被鼓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今日记录下自己的经历,与君共勉!
作者:Monodrama
资料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RC1K_OqJBazZbixNlpiIQ 提取码: a4un